秋冬季節(jié)交替,氣溫逐漸降低,晝夜溫差變大,空氣濕度減小,日照時間縮短,環(huán)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更易存活。在養(yǎng)殖環(huán)境調控不當、飼養(yǎng)管理不良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的情況下,非洲豬瘟、口蹄疫、仔豬腹瀉等進入高發(fā)期,養(yǎng)殖場戶應強化以下關鍵防控措施。
增加臨床巡查頻次,主要觀察豬的采食、飲水有無增多或減少;呼吸頻率、呼吸姿勢是否發(fā)生變化,是否咳嗽、打噴嚏;體溫是否正常;眼、鼻有無分泌物、膿液等;耳、四肢皮膚有無顏色變化,有無腫塊以及排便、排尿異常情況。發(fā)現(xiàn)發(fā)病豬只,應立即將病豬移入隔離圈舍,單獨飼養(yǎng),并采集臨床樣本進行實驗室檢測,根據診斷結果采取相應防控措施。
1、非洲豬瘟
繼續(xù)落實常態(tài)化防控措施。加強臨床巡視,每日巡欄,監(jiān)測豬群臨床癥狀和體溫變化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豬只出現(xiàn)嗜睡、輕觸不起、采食量減少、拱料不食、發(fā)熱、皮膚發(fā)紅、關節(jié)腫脹/壞死、咳喘、腹式呼吸,育肥豬死淘率增高,母豬流產或出現(xiàn)死胎/木乃伊胎等可疑臨床表現(xiàn)時,第一時間采樣檢測。定期開展場外環(huán)境采樣檢測,每周對豬群進行病原和抗體監(jiān)測。加強人員管控,人員在入場3天前不去農貿市場、屠宰廠(場)、無害化處理廠及動物產品交易市場等高風險場所,入場前要嚴格經過淋浴、更衣等程序。外來車輛原則上不得進場,應在豬場外一定距離的位置完成作業(yè);確需進入的,需徹底清洗、消毒、烘干,并對車輛所經道路進行徹底消毒。嚴格進場物資管控,分類采用熏蒸、消毒劑浸泡、烘干等方法進行消毒。
用好疫苗免疫手段。豬場要結合本場實際,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,選擇經批準使用的疫苗制品,要嚴格按照疫苗保存條件要求,運輸和儲存疫苗,嚴格按照說明書規(guī)定的用法、用量進行免疫。免疫注射應一豬一針頭,防止人為傳播疫病。免疫后要對豬群進行免疫抗體監(jiān)測,確保達到群體免疫效果。
引起仔豬腹瀉的病原多,病毒有豬流行性腹瀉病毒、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、輪狀病毒以及豬丁型(德爾塔)冠狀病毒;細菌有大腸桿菌、沙門菌和產氣莢膜梭菌等。對于病毒性腹瀉,可選擇高質量的疫苗,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,重點做好母豬群的免疫接種工作,提升母豬群的母源抗體水平。對于各種細菌性腹瀉,應選擇針對性強的敏感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,宜輪換用藥,以免產生耐藥性菌株;在流行情況嚴重的豬場,可進行疫苗免疫。應注意保持圈舍清潔、干燥、通風良好,注意防寒保暖,控制溫濕度,分娩區(qū)每周消毒2次,2~3種消毒劑交替使用,產房采取全進全出,母豬進入產房要進行全身清洗和消毒。
在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流行場或陽性不穩(wěn)定場,可根據本場流行毒株選擇相應的弱毒活疫苗進行免疫。在陽性穩(wěn)定場應逐漸減少弱毒活疫苗的使用,或者停止使用弱毒活疫苗;在陰性場、原種豬場和種公豬站,停止使用弱毒活疫苗。堅持自繁自養(yǎng)、全進全出。如需引進豬只、精液,必須堅持引自陰性豬場。引進種豬要進行隔離、觀察、檢測,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后再混群飼養(yǎng)。
選用高質量的豬瘟疫苗,制定科學合理的豬瘟免疫程序,加強免疫效果監(jiān)測評估,掌握豬群整體免疫狀態(tài),淘汰疑似先天感染和免疫耐受仔豬,杜絕可能的傳染源。
7、豬細小病毒感染
引種前了解引進豬群是否有豬細小病毒感染,懷孕母豬是否有繁殖障礙臨床表現(xiàn),母豬群是否做過疫苗免疫接種等情況。選擇合適的疫苗對母豬進行免疫接種。豬只飼養(yǎng)過程中,發(fā)現(xiàn)母豬產木乃伊胎或者死胎,應立即進行緊急隔離,安排專門的飼養(yǎng)員管理帶毒的母豬、仔豬等,使用專門的飼養(yǎng)用具,防止發(fā)生交叉感染,對豬舍進行全面徹底的清洗消毒。對病死豬與產出的死胎、病豬排出的糞便、采食過的飼料以及其他污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。
8、豬傳染性胸膜肺炎
降低豬群飼養(yǎng)密度,做好豬場常見病的免疫接種,提高豬群整體免疫水平,可減少呼吸道疫病的繼發(fā)感染。減少應激因素對豬群的影響。保持清潔衛(wèi)生,及時清除糞尿污物,減少有害氣體對豬只呼吸道黏膜的刺激與損害。使用敏感性藥物對豬群進行藥物預防和治療,注意合理交替用藥。
每周對豬場周圍道路消毒2~3次,每天對豬場內道路及其環(huán)境消毒1次。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,對產房、保育舍和生長育肥舍進行2~3次帶豬消毒。未安裝凈水設備的豬場,可在飲水中添加漂白粉或次氯酸鈉等消毒劑進行消毒,定期對飲水器或水槽進行消毒處理。對收集、轉運、處理病死豬的工具及時進行清洗、消毒。消毒前應做好清潔工作,清除污物以免影響消毒效果。溫度低時,可通過延長消毒時間、增加消毒濃度和頻率、使用低溫消毒劑等措施保證消毒效果。
采取防寒保暖措施,確保豬舍溫度適宜且基本維持恒定。入冬前,檢修門窗、測試鍋爐及水暖系統(tǒng)、暖風爐及正壓暖風系統(tǒng)、電熱板、保溫箱、保溫燈、電力線路、溫控自動開關、發(fā)電機等防寒保暖設施設備。新生仔豬保溫箱溫度宜控制在32~38℃,保育舍溫度在24~27℃,生長育肥、懷孕母豬、種公豬豬舍溫度在10~21℃。開放式豬舍可以覆蓋雙層塑膜,封堵窗戶及多余的通風口,在門口掛棉簾、草簾,防止冷風進入。頂棚保溫差、不利于舍內溫度提高的豬舍,可在舍內豬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、防雨布、木板等材料搭建臨時二層棚,同時增加紅外線保溫燈、保溫板、暖風爐等,增加保暖效果。使用煤爐的豬舍,要定期檢修煙道,避免發(fā)生一氧化碳中毒。豬舍內可適當增加墊料。
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時,要重視通風,保持豬舍內空氣相對濕度為65%~75%。采用窗戶進行通風時,兩邊的窗戶不可同時打開,避免形成對流,風速過大,晚上要關閉窗戶。采用風機進行通風,水簾的上部進風口不宜打開過大。通風應優(yōu)先選擇在每天正午高溫時段,其次選擇在喂料時間段。
在飼料配方中增加能量飼料,適量添加復合維生素、氨基酸、復合酶制劑等物質。冬季可在夜間增加一次喂料,提供清潔飲水,有條件的應提供清潔溫水。注意哺乳仔豬的飼養(yǎng),讓仔豬吃好初乳,斷奶前要提早補料,逐漸增加飼料的飼喂量;斷奶后不宜突然更換飼料,要限制飼喂高蛋白、高碳水化合物飼料。